同是本田的出口,由體積、性能、設備以至價錢,高級的第3代ODYSSEY多用途車,與同廠的RV小車FIT比較,怎么看都是大人與小孩的分別。但今次這兩部車狹路相逢時,情況卻非一面倒,因應不同的開發(fā)方向,F(xiàn)IT并未被ODYSSEY全面性地擊倒。同時,從新ODYSSEY及FIT的設計,見到不同級別多用途車各有所長,也更佩服車廠的清晰理念。
七人MPV的誕生,是針對時常接載多人的車主,并以大空間體現(xiàn)出多用途,誕生以來一直大受歡迎。然而多年以來,MPV的買家已對此類汽車有了更多的要求,一類是像那種一眼望去便知是舒服得不得了的相撲級MPV,如日產(chǎn)ELGRAND;另一類便是MPV跑車化。如今市場上,真正具有跑車味的MPV,只有本田的新ODYSSEY,從那跑味濃烈得不像MPV該有的設計,已可發(fā)現(xiàn)本田那種極度Sponv的造車取向,這在以往的原裝MPV當中是未曾有過的。
而FIT的誕生理念同MPV較為類似,不同的是以小空間體現(xiàn)出功能1生。-按照物理學的原理,為了最大限度地體現(xiàn)出實用,它的車身架構便取自MPV的概念,但是,它仍屬于小車的范疇,并通過“MM”設計理念,四個車輪盡量放在車子的四個角,機器占用的空間盡量做到最小,車內乘用空間盡量做到最大,輔之以多變的座椅機能達成其多功能性。這類小車現(xiàn)在的發(fā)展路向,想來也極有意思,它剛好同新ODYSSEY的MPV跑車化相反,F(xiàn)在的日本車廠,如本田及日產(chǎn),都修正了八十年代日本小車講求操控快感的思維方式,將小車定性為將人從A點送到B點的交通工具,這固然與現(xiàn)在車廠細分車型愈加豐富有關,但本田索性將閂T一面倒做了一部省油易開的小車,更是相當徹底。
越級挑戰(zhàn)
兩部車的造型都相當漂亮,若以現(xiàn)代工業(yè)設計美學論,兩者之間因對應買家不同,并無優(yōu)劣之分。早期的日本小車,購買對象以本土國民為主,當時的產(chǎn)品談不上什么自成風格,但近年來的日本小車,外形大多可愛趣致,跟十多年前實是云泥之別,究其原因,與八十豐代中期日本國內汽車業(yè)涌現(xiàn)了一批戰(zhàn)后新生代汽車設計師有關,他們深受日本動畫及美國卡通文化影響,加上車廠管理層給予很大的設自由度,從那時開始,日本小車就混入了可愛的元素,今代本田FIT延續(xù)了這樣的設計潮流,一副歡快調皮的面孔,這已成為吸引年輕買家尤其是女孩子的原因。
而在九十年代興起的MPV熱潮,多以單廂式或兩廂式示人,高車身設計,換來更佳的車廂空間,只不過這類MPV外形框框被全新ODYSSEY打破。本田設計師把新車的車高大大降低,再加寬加大,使新ODYSSEY的外表看上去更似一部跑車。另一方面,以黑豹蓄勢待發(fā)的形象為靈感的車身,車頭大燈及鬼面罩令到賣相極之前衛(wèi),充滿科幻感。
變得低矮的新ODYSSEY,車廂空間卻并未因此打折扣,盡管車身高度較上代為低,但出奇的是,車廂高度卻反倒微微增加了5mm,這雖不至于感覺更為闊落,但依舊保持了具水準的開揚感。能夠在降低車身高度的同時,又保持理想的車廂空間,全因新ODYSSEY采用了低地臺的設計,工程師巧妙地將油箱造得扁平,同時又將它置于接近后輪軸的地臺下位置,這除了令車廂擁有一個完整的地臺外,更有利將車子的重心降低,令操控性進一步提升。FIT由于車身尺碼的先天受限,論空間自由度及寬容度,確是不及ODYSSEY,但短前鼻、低地臺、中置油箱及后懸掛H形扭力梁設計,最大程度地拓展了車廂空間,如此相對而論,F(xiàn)IT的設計功力與ODYSSEY則不相伯仲。盡管FIT尺碼小,座位也較ODYSSEY少兩個,但只要懂得利用,F(xiàn)IT的實用性卻不比ODYSSEY低。
首先,F(xiàn)IT的前后五座位編排,座椅機能變化之多,大概已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,除了后座可通過前座前移,不用拆卸頭枕即可完全收摺于地臺下,形成一個平整床面,后座椅墊也可以向上翻起,借助油箱中置騰出的空間,可在后座形成高達1280mm的超高載物空間,另外尚有超長及休閑模式的座椅變化,而且每個變化都毫不費勁,只需輕輕一拉即可完成,十分方便。而ODYSSEY前二中三后二的座位編排盡管跟FIT一樣多變,但便利度卻不及FIT,尤其是操作時拆下的頭枕,置于何處總是件煩心的事。所以盡管車廂空間敗北,但FIT神奇多變的座椅機能,已經(jīng)勝出大自己一頭的新ODYSSEY。日本小車向來在爭取車廂空間的課題上有出色的表現(xiàn),這大概受日本土地不足的背景所驅使,F(xiàn)IT的后座摺合之方便,幾個動作已可換來寬大置物空間,難怪此車在歐洲乃至本土都大受好評。
圖為廣州本田飛度中控臺
圖為廣州本田新奧德賽中控臺
開發(fā)方向不同
前文提過這兩部車的開發(fā)理念,總體而言,它們都遵循著一個“多功能”的根本,但卻走向兩個極端。新ODYSSEY換代所做的一切,都是盡力跑車化,由內到外,已成為當今MPV界最富跑車昧的一員,但廠方態(tài)度鮮明,跑車化去得太盡。FIT則從先前的小車思維方式,變成徹徹底底地做了一部省油易開的交通工具。
新ODYSSEY的取向是車廂偏向跑車化,各項使得車廂低矮的設計,單天窗和用上傳統(tǒng)房車的趟門,令車內乘客有極像乘坐房車的感覺。而中控臺則力求新穎,配合極具美觀的排檔頭和跑格濃郁的整體氛圍,令駕使者有如坐在戰(zhàn)斗機駕駛艙內,而傾向于跑車化的車身結構,加上廠方設計的一套四輪獨立雙搖臂懸掛組合,表現(xiàn)如房車般穩(wěn)定,車速稍快一點拐彎抹角,依舊從容淡定,完全可感受它的高度寬容性,廠方在設計時已要求新ODYSSEY有一定的舒適性,但跑彎的能力卻一點也沒有含糊。以MPV論,擁有這樣的身手,實在無愧“最佳操控MPV”的美譽。
所以,總括來說,新ODYSSEY的魅力,實在是市場在對“高性能車”(或“仿高性能車”)的熱衷潮中,將“高性能化”做得更加徹底,更加義無反顧。
車體小得多的FIT,設計取向上設有新OD,始SEY那樣具有寬容性,它做不了跑車,也做不了像新ODYSSEY那樣的“偽跑車”,本田在市場資料搜集后,知道市場需要一部高品質,高實用性、省油、顧客層更廣泛的小車,而已不僅僅是簡單的代步工具本田確實有著一套制造精良小車之道,使得FIT穩(wěn)穩(wěn)地站在世界小車的頂尖水平。FIT在RV小車取向多元化的前提下,將各方面均衡得相當之好。多變的空間自不用提,運轉精致的1.3升及1.5升引擎與匹配的CVT變速箱,一向是本田的強項所在,要更省油,選1.3 i-DSI,要經(jīng)濟再加點運動感,選1.5 i-VTEC。而穩(wěn)重的操控感覺,靈巧扎實的車身,開著它也有一份安全感,我所指的安全感,是指那份直接的路感,良好的循跡性以及受控的線位。所以,制造精良的FIT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部小車,它比起以前的小車更加出眾,它的魅力在于,它是一部徹徹底底的精致交通工具,但其中又有著許許多多的閃光點。
跑格斗實用
單看14英寸輪圈的規(guī)格,已表明FIT的實用性格,小排量引擎,以及車重比其它前驅小車更集中于車頭位置(油箱中置設于前座下的位置),性能與操控不是FIT的先決考慮。拍攝的FIT 1.3L引擎最大馬力只有60Kw,但車重只有1039kg,116Nm的峰值扭力早于2800rpm低轉就全數(shù)發(fā)放,低轉扭力是出奇地豐厚和線性,城市里使用極為實用,起步加速也頗為爽快。盡管FIT的懸掛較結實,側傾幅度并不嚴重,轉向不足的現(xiàn)象比預期的要低,但因懸掛行程短,令行車的舒適性降低了,因此在操控上、乘坐上,F(xiàn)IT完全不能同新ODYSSEY相提并論,但若小車一叢中,F(xiàn)IT依舊是前列份子。
相反,暴走性格濃烈的新ODYSSEY,雖然依舊用上那臺2.4升i-VTEC引擎,但卻被調校得很具韌力,最大馬力118kw/5500rpm,扭力218Nm/4500rpm,驅動1693kg(EXI-S版)的車重,這副引擎完全沒有力不從心的感覺,低扭在2000-3000rpm間涌現(xiàn),至高轉“開VTEC”時更覺有力,如此形成了新ODYSSEY起跑迅速,中段加速強韌的表現(xiàn),以一部家用MPV來說,已是綽綽有余。并且透過高級的自動5前速+/-檔,引擎在每個轉速區(qū)域輸送均源源不絕。
新ODYSSEY的這副i-VTEC和5前速變速箱,除了提供不俗的駕駛樂趣之外,這樣的組合,已是領先這個級別汽車的組合。它的順暢度,出力的細致、平均、層次感,變速箱的敏捷度,都是獨領風騷之作,要說機械水平,其它品牌鮮有靠近本田、靠近新ODYSSEY者。同樣,F(xiàn)IT所采用的小排量i-DSI,省油而又輕快靈敏,更是一副講究實效的小車搭檔。
結語
單純站在多功能車的立場來看,這場挑戰(zhàn)猶如一局斗獸棋博弈,新ODYSSEY以其武剛之力使FIT全面臣伏,而FIT又在特定場景劍走魚腸使新ODYSSEY甘拜下風,孰優(yōu)孰劣,確不可以絕對論之。在MPV界,新ODYSSEY擁有罕見的強烈自我性格;在小車界,F(xiàn)IT傲立世界頂尖水準,在這一大一小的相對論中,我的初衷,也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一部汽車的優(yōu)與劣,不是我們在這里寫出來的,而是你在日常的使用中磨合出來的,它是否適合你,你又是否能夠駕馭它。你可以選擇汽車,汽車也可以選擇你,答案已不在車,而在人。